0
(0)

重庆白鹤梁水下遗址博物馆

【美国华视讯】在涪陵城北靠近南岸,长江与乌江汇合口上游约一公里处的水间,有一道长1600米,宽约15米的砂石梁。此梁洪水时隐没在水中,枯水时露出水面,水越枯,露越多。这就是名扬中外,被誉为世界水文奇观的“白鹤梁题刻”,1988年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阻澜隔浪的屏障,使距南岸100米内的江水,除洪水季节外,平时水波不兴,明彻如镜,故有“鉴湖”之称。从前涪陵城的八个景观中,有“鉴湖渔笛”、“白鹤时鸣”两景,就因此处常有渔舟活动,白鹤栖息于石梁而得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述:“白鹤滩,尔朱真人修炼于此,乘鹤仙去。”民间传说一个名叫尔朱的道人,炼丹出售,因要价太高,得罪了合州(今重庆合川)太守,太守令人将尔朱囚入竹笼,抛入江中,顺流而下,至涪州(今涪陵)白鹤云集的石梁,被渔人救起,两人结为好友,一日饮酒醉后,尔朱乘白鹤化仙而去。这便是白鹤梁之由来。

由于常年受到江水浪潮冲刷,石梁形成了上中下三段,被誉为水下碑林的“白鹤梁题刻”,主要分布在220米长的中段上。据考察逐段编号登记,白鹤梁共有题刻174段,有姓名可考者300余人,留下了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现代1200余年的史迹。特别是点缀在碑林中的18尾石鱼,以唐代刻鱼鱼腹高程推算,历代有确定尺寸记录低于137.86m的题记共有15段,其中唐代1段、宋代8段、元代2段、明代2段、清代2段。白鹤梁所记载的1200多年的枯水水文情况,忠实地记录了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1200余年间74个枯水年份的水位,系统的反映了长江中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的规律。白鹤梁题刻堪称“长江古代水文站”,可说是“世界水文资料的宝库”。水利专家们据以上研究推算,得出长江枯水水位和洪水发生的周期,为长江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为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建成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动工兴建,提供了确切可靠的科学依据,可见“白鹤梁题刻”科学价值之高。

后来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白鹤梁被淹于近40米的江底。2002年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建成。白鹤梁才真正的受到了应有的保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一个光辉的代表。

博物馆从2003年正式开工,到2006年9月三峡大坝提前蓄水至156米水位,原本两年的水下施工期被压缩为一年,期间又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的漫长停工期。2009年5月18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举行落成仪式。整个保护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水下博物馆就是在白鹤梁原址上修建一个保护壳体。

游客可下到带参观窗的水下通道,透过玻璃舷窗欣赏白鹤梁题刻。保护体内还安装了6排、150组灯源,每组灯源由9个小灯组成,而每个小灯里又藏着8个聚光和散光灯。白鹤梁水下保护体将犹如一个璀璨的水晶宫。游客可在长江防护大堤上建造的陈列馆内,根据自己的需要,操作摄像头,从不同角度近距离观赏白鹤梁,白鹤梁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国科学家的心血,是中国的历史活化石,也是长江上的千年水文奇迹。

此次活动于2024年5月24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重庆市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西部开发谱新篇”2024海外华文媒体重庆采访行活动在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左志强部长的带领下走进重庆参加采访行活动,来自马来西亚、奥地利、美国、韩国、德国、爱尔兰、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柬埔寨、印尼、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华文媒体记者,以及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中国新闻社、环球时报等6家中国涉侨主流媒体参加了本次重庆采访行活动活动。重庆市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罗强,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信息处处长汪海波,重庆市侨联联络交流部部长冉芸菁、涪陵区侨联主席汪继红等领导陪同参访。

这篇文章有帮助吗?

点击星标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没有投票! 抢先点评此帖子。

加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