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美国华视讯】钻木取火、黎族打柴舞、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依次登台,大鹅、水牛、黑山羊等也被一一上舞台,一幅黎族苗族先民们的日常生活图景,就在眼前徐徐展开。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一场名为《槟榔古韵》的演出,带领人们走进海南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的世界。

记者近日随2023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走进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与14个国家的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共同感受这个海南民族传统文化活化石的独特魅力。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以黎苗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主题,是中国首家民族文化型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拥有黎族民俗馆、无纺馆、麻纺馆等9个与非遗保护相关的主题展馆;拥有镇园四宝,分别为龙被、树皮布,绣面文身和鼻箫;拥有黎族打柴舞等海南十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

在景区的展馆内,几位现场织黎锦的黎族绣面文身阿婆特别受人关注。阿婆的脸上、脖颈、手臂、小腿等部位有明显的刺青图案。讲解员黄玉剑介绍说,绣面文身被称作人体上的敦煌壁画,是黎族区分家族支系的传统方式,有双线点文、几何线文、泉源文等图案,各家族的文身图案不尽相同,现今只有在几位80余岁的高龄老人身上才能看到绣面文身。

阿婆们的织锦技艺也堪称一绝。黄玉剑介绍说,阿婆只要看一看她眼前的场景,就可以把这些场景织成黎锦图案。黎族传统纺染织秀技艺的巅峰之作便是景区内展出的龙被,花纹样式让人啧啧称奇。只可惜,随着时代发展,龙被逐渐失去实用价值,加之工业机械化纺织取代传统手工技艺,掌握传统织造技术的黎族妇女也相继过世,龙被织锦技艺传承几近断层。 槟榔谷内展出的《龙腾祥云、麒麟双凤吉祥图龙被》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黎族龙被

槟榔谷的民族文化展示并非静态展示,而是将传统文化与当地村民生活结合起来展现给游客,让人感觉这些传统文化特别鲜活。 黄玉剑用收藏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来介绍这种独特的展示方式,称一些传统生产生活的老物件他们仍在使用。

海南黎族苗族传统文化非常有特色,年轻人自觉传承本民族文化更难能可贵,在槟榔谷看到了当地黎族苗族同胞的文化自信,这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个文化优势。

2023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由中国新闻社、海南省侨务办公室和海南省新闻办公室共同主办,中国新闻社海南分社、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承办。

这篇文章有帮助吗?

点击星标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没有投票! 抢先点评此帖子。

加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最新报道

Highlight Option

Turn on the "highlight" option for any widget, to get an alternative styling like this. You can change the colors for highlighted widgets in the theme options. See more examples below.

Instagram

Instagram has returned empty data. Please authorize your Instagram account in the plugin settings .

Vlog Categories

Vlog Playlists

Meks Ads

Meks Ads Small

Meks Flickr

  • Tebeo
  • Mercedes
  • Coral Way (trolley)
  • Trolley
  • Coral Gables
  • The Alhambra Water Tower
  • Janne
  • Calots
  • Wishful thinking

美国华视

Meks Social

Collaboratively harness market-driven processes whereas resource-leveling internal or "organic" sources. Competently formulate.

Meks ThemeFo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