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

浓情端午(下)——“包粽子大比拼”

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特殊的文化内涵,而端午节的习俗和寓意尤其丰富。苏轼有词云:“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这恐怕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端午节最为全面的描述了。

  我觉得,端午节首先是“爱国节”。所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两千多年来,忧国忧民、清正高洁的屈原就是端午节最核心的文化符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怎样坚定的信念和深沉的情感?!屈原所代表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文化内核,深深植根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而在中华民族浩荡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爱国情怀始终是伴随历史前进的主旋律,这也是端午节得以两千年传承不衰的根本原因。

  中华美食誉满天下。端午节也是个“美食节”。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光是粽子就有传统的蜜枣粽、豆沙粽、咸肉粽、蛋黄粽、火腿粽、海鲜粽、双拼粽、碱水粽等等诸多口味,还有近年新开发的酸奶粽、榴莲粽,甚至臭豆腐粽。除了粽子,各地还有不同的饮食风俗,河北吃“五毒饼”,甘肃吃“面扇子”,福建吃“煎堆”,江汉平原吃黄鳝,东北地区吃打糕,江南地区吃咸蛋、喝雄黄……各种好吃的、好喝的实在是种类丰富、口味多样。试想全家围坐,亲朋欢聚,浓浓的烟火气,满满人伦情,传递和传承的是中华儿女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如果说古代中国有什么大型体育节日的话,那非端午节莫属,当时南方赛龙舟,北方射柳、斗草、打马球,这个节日简直就是“全民运动会”。想象一下,开阔的江面上,前村后寨最健硕结实汉子们随着鼓声奋力划桨,千帆并发,百舸争流,一艘艘龙舟像一条条水中蛟龙,飞扬激水,冲向终点,岸上男女老幼加油鼓劲,呐喊助威,“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嘛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那是多么壮观、带劲儿的场面,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进取、坚毅品格的最佳写照。

  依我看,端午节还是个“美饰节”。古时候,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子都回娘家了,家家户户都给女孩子梳妆打扮起来。女儿们头插石榴花,身配五彩丝,盛装出游,所以端午节又叫“女儿节”。有诗为证:“都人重五女儿节,酒蒲角黍榴花辰。金锁当胸花作簪,衫裙将朵盈盈新。”在节前,女儿家们忙着准备饰物,用植物、纱罗、金银丝制成艾虎、艾人、五毒符,悬在钗头、贴在鬓侧。也有诗来描写这一景象:“下绷收拾绮鸳鸯,节近天中分外忙。五色丝悬长命缕,葫芦样检女儿箱。”饰物上图案各个不同,年年都会翻新,美轮美奂,可谓是女红竞巧的展台。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抗疫节”。春夏之交,瘟疫易起,因此驱毒祛病、祝福安康成为各种习俗的主题,饮雄黄、浴苦草、游百病都是为了健康。虽然当时的人们还不认识细菌和病毒,但是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对平安健康充满渴望。可以说,端午节是中国人的生命观、宇宙观、人生观的朴素表达,也展现出中华文化中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内涵。当下,世界上仍有不少地区民众饱受疫情肆虐之苦,特别是我们的台湾同胞正遭受疫情之苦,我们非常忧心。在端午这样一个驱邪祈福的日子里,我们祈愿病毒早日离去,人们的生活早日重回正轨。

  听了大家的讲述,我都迫不急待要过节了。在我们想着准备祭屈原、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插艾草之时,先让我们一起祝福镜头前的华侨华人朋友们,祝福远在大洋彼岸的家乡的亲人们,祝福我们的祖(籍)国、我们的民族,祝福全世界的人民端午平安、健康、幸福、美好!(视频、文章来自中国驻美大使馆)

这篇文章有帮助吗?

点击星标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没有投票! 抢先点评此帖子。

加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