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视报】湖北武汉报道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届楚文化节9月20日晚在湖北荆州启幕,以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展示长江文明,推动荆楚文化“出圈出海”。荆州是楚文化发祥地,楚国在荆州建都411年,创造了内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相辉映、外与同时期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楚文化是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世界轴心时代中国南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拥有青铜冶铸、漆器制作、丝织刺绣、玉石琢磨、道家学说、庄骚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成就。
本届楚文化节以“让世界看见楚文化”为主题。开幕式舞台以楚凤凰为核心意象,融合漆器赤红、青铜鎏金与玄黑,再现战国车马出行、宇宙星空等场景;一系列文艺表演演绎简牍、楚漆、战国袍三张荆州文化名片;无人机光影秀呈现屈原、李白、杜甫、张九龄等历代诗人的千古名作,将楚文化的绚烂瑰丽和浪漫想象展现在夜空中。
楚文化节期间,“看见中国先秦丝绸宝库——荆州马山一号楚墓织绣品特展在湖北荆州博物馆开展。
马山一号墓是一座战国中晚期的楚国墓葬,1982年发现于湖北省江陵县马山镇(今属荆州市)。出土衣衾包裹葬式清晰,对于研究楚国的纺织技术、服装形制、丧葬礼俗意义重大,被誉为“先秦丝绸宝库”。
本次展览以马山一号墓出土织绣文物为核心,通过三大单元全景式呈现楚人的衣冠礼序与浪漫想象。“楚袂惊鸿”单元展出绵袍、单衣等,立体展示战国楚人的服饰风华;“衣绣锦缘”单元集中展现楚国纺织与刺绣工艺的巅峰成就;“溯洄从之”单元揭示马山一号墓主的生活信仰,通过服饰展示楚国森严等级。
值得一提的是,两件珍贵大型文物首次亮相:一是经保护和修复后的一凤一龙相蟠纹绣紫红绢单衣;二是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作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使用的丝织寝具,首次以文物全貌的形式亮相。
荆州博物馆馆长杨开勇介绍,荆州出土的楚式丝绸,其影响力远超江汉平原。远在西伯利亚巴泽雷克墓葬中,龙凤纹刺绣鞍褥面与荆州纹饰遥相呼应,为早期丝绸之路文明交融提供了铁证。楚文化通过服饰载体深刻融入华夏血脉,彰显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磅礴格局。
据悉,本届楚文化节共有八大系列主题20余项活动,涵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惠民演出、商贸洽谈等多个领域。
(图文来源:中新社湖北分社)
加评论